臺灣美術史

臺灣美術史 смотреть последние обновления за сегодня на .

EP.70 追尋不朽的青春 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一|藝術很有事

54146
1267
30
00:25:51
04.11.2020

#臺灣美術史考掘 #黃土水 #陳植棋 「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的學生,或是二、三十歲的人這樣投入創作,然後認為美術創作可以改變台灣社會,而且犧牲他的生命都沒有關係?」在一次訪問中,顏娟英老師道出1920、30年代,藝術家們的心魂。 百年前,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藝術家燃燒生命創作,揭開臺灣現代美術的序幕;百年後,以中央研究院顏娟英老師為首的研究群,費心考掘這些年代久遠且散落在藝術家後代、民間、非美術館的公立機關、甚至海外的作品,並與北師美術館的策展團隊共同尋找作品。「藝術很有事」節目從2019年8月開始側拍,將這一年多來匯聚各方心力的找尋過程,製作成兩支影片:《追尋不朽的青春》及《探尋未竟的山水》。 《追尋不朽的青春》著重理解時代精神,聚焦陳植棋和黃土水兩位天才、勤奮卻早逝的藝術家。拍攝團隊訪問陳植棋的獨子、已高齡93歲的陳昭陽先生,以及孫子陳子智,談論他們心目中的父親與祖父,當年因為發動學潮被退學、轉而赴日學習美術的孤絕心境。再者,黃土水作為開創台灣現代美術的第一人,存世的作品不多。1920年,他在東京美術學校創作畢業作品《少女》胸像,然後贈予母校太平國小,百年來從未正式面對世人。這次《少女》胸像經過修復後終將公開展出,是本次展覽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A Hi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 Art (Part 1): A Quest for the Everlasting Bloom】 “Why were so many students or young people in their twenties and thirties willing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creating art? Why did these youths believe that artistic creation could change Taiwanese society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sacrifice their lives for this aspiration?” In an interview, Professor Yen Chuan-Ying reveals the ideal of the artists in the 1920s and the 1930s. Over a century ago, Huang Tu-Shui, Chen Chih-Chi, Chen Cheng-Po and many other artists dedicated their life to artistic crea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s of Taiwanese modern art. 100 years later, a research team led by Yen Chuan-Ying of Academia Sinica has strived to unearth and study this artwork, created long ago, and scattered amongst the artists’ decedents, private collectors, public institutions other than art museums, and even foreign countries. The team has since embarked on a search for these works together with the curatorial team of the Museum at th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oNTUE). In August 2019, “Inside the Arts” started filming the many people who endeavored on this journey for over a year in order to produce two special episodes, respectively entitled A Quest for the Everlasting Bloom and Exploring the Unfinished Landscape. A Quest for the Everlasting Bloom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sprit of the era through the work of Chen Chih-Chi and Huang Tu-Shui, two dedicated artistic geniuses, who departed this world much too soon. The production team visited CHEN Chih-Chi’s only son CHEN Zhao-Yang, now 93, along with his grandson, Tzu-chih Chen, to discuss how they saw their father and grandfather. Both men later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lonely aspirations of Chen Chih-Chi who chose to study modern art in Japan after being forced to withdraw from Taipei Normal School in the wake of student protests. Huang Tu-Shui can be considered the father of Taiwanese modern art but very little of his work survives. In 1920, he created the piece, “Bust of a Girl” at the Tokyo School of Fine Arts. Huang eventually gifted the bust to his alma mater, Daidotei Public School (now: Taiping Elementary School); however, the piece has never been formally exhibited to the public for almost 100 years. The restoration of “Bust of a Girl” in preparation for public display is an important focal point of this exhibition. 監製|於蓓華 督導|林瓊芬 黃慧娟 製作人|徐蘊康 企編|徐蘊康 導演|吳佳明 攝影指導|黃培理 攝影|陳錦亮 謝政峰 吳佳明 陳佑睿 覃國昌 攝影助理|陳雅音 阮奕豪 林佳憲 鐘協晉 莊家豪 陸定成 洪煒翔 陳凱權 張蓁禎 杜漢承 燈光|梁駿宏 王漢章 林世浩 王燕杰 劉嘉欣 陳佳宏 張先覺 陳國安 燈光助理|陳伯彥 成音| 陳宗輝 黃僑強 熊宏榮 楊家銘 腳本|徐蘊康 剪輯|吳佳明 演員|潘煒中 (飾 黃土水) 吳博靖 (飾 陳植棋) 梳化|黃歆恩 於谷欽 電工|管光勇 執行製作|王寶茹 製作助理|廖姿婷 羅羽婷 呂馥安 郭哲佑 實習生|蘇紀如 陸辰宣  日文配音|福地祐介 (飾 黃土水) 齊藤啟介 (飾 陳植棋) 日文字幕翻譯|詹慕如 英文字幕翻譯|白一葦 片頭題字|佳墨 片頭&片尾動畫|轉轉映画 片頭&片尾音樂|張衞帆 旁白|高劭宜 調光|楊怡群 後製|黃琪涵 音效|羅怡娟 圖片提供 陳子智 顏娟英 呂玟 李宗哲 龔玉葉 劉耿一 劉俊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高雄市立美術館 感謝 研究團隊|顏娟英 蔡家丘 邱函妮 黃琪惠 楊淳嫻 張閔俞 策展團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林曼麗 劉建國 王若璇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張純明 李莎莉 洪 侃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賴永興 王國憲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立美術館 翔輝運通有限公司 臺北市中山堂 高雄市立美術館 陳昭陽 陳子智 陳志揚 |歡迎追蹤我們的頻道| 📍FB 🤍 📍IG 🤍 📍Youtube 🤍 📍Telegram 🤍 📍官網 🤍

【吃書而肥】《台灣美術兩百年》,傳家寶等級的製作,一套書讓你擁有自家的博物館

8225
500
26
00:07:43
29.04.2022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的,是製作非常精美的一套書,春山出版社的《台灣美術兩百年》。這書由我來介紹很奇怪,因為我不但對美術史一竅不通,甚至是個從小都不喜歡上美術課,這一科分數永遠低空掠過的人。不過,也正因為我對美術這麼外行,這套書還能深深打動我,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更值得推薦給大家。 《台灣美術兩百年》 #套書 博客來 🤍 誠 品 🤍 momo 🤍 讀 冊 🤍 金石堂 🤍 ✨喜歡的話請訂閱並開小鈴鐺✨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加入頻道會員,以火力支援我推廣文學: 🤍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撰者篇

280
9
0
00:01:46
03.12.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美術史辭典1.0》的出版,是第一本專注於臺灣美術史的辭書,以簡明易讀為原則,提供廣大民眾作為入門臺灣美術之基礎,藉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激發國人對本土美術發展歷史更有感,凝聚文化認同。

EP.71 探尋未竟的山水—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二|藝術很有事

27372
623
17
00:27:51
13.11.2020

#臺灣美術史考掘 #現代美術 #前輩藝術家 《追尋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史系列一) 探究百年前、藝術家追求現代美術的精神意志,系列二《探尋未竟的山水》側重研究團隊的考掘,不但曲折地尋訪到呂鐵州的《鹿圖》、鹽月桃甫的《萌芽》…等重要作品,也拜訪山岳畫家呂基正的女兒呂玟及女婿李宗哲,了解二十年來,他們找尋、修復並保存父親作品的珍重心意。此外,我們也回到藝術家劉啟祥在台南和高雄的故居,經由他的兒子劉耿一和媳婦曾雅雲,了解當年劉家與日本友人坂上家庭之間的難得情誼,並因此找回幾近百年前、父親的一批早年畫作。回溯這一年多來的種種尋找過程,使我們理解到,美術史的挖掘、認識和保存工作從來未竟⋯⋯ A History of Taiwanese Modern Art (Part 2): Exploring the Unfinished Landscape A Quest for the Everlasting Bloom went back 100 years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that drove the aspirations and work of artists in their persuit of modern art. Exploring the Unfinished Landscape follows Professor Yen Chuan-Ying and her research team on their continued search to uncover pieces such as “Deer” by LU Tieh-Chou and “Budding” by Shiotsuki Toho. The episode also features an interview with LU Wen, the daughter of the artist who painted mountains¬, LU Chi-Cheng. She is joined by her husband, LEE Tsung-Che, as they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behind their 20 year effort to find, restore, and preserve her father’s work. We’ll also visit the former residences of artist Liu Chi-Hsiang in Tainan and Kaohsiung where his son, LIU Keng-i, and daughter in-law, Tseng Ya-yun, explore how their cherished friendship with the Sakagami family of Japan led them to the return of paintings from Liu Chi Hsiang’s early years that were completed almost a century ago. Inside the Arts provides a retrospective on this year-long journey to help audiences understand that the uncovering of modern art history, along with the study and restoration of modern art, is an unending task… 監製|於蓓華 督導|林瓊芬 黃慧娟 製作人|徐蘊康 企編|徐蘊康 導演|吳佳明 攝影指導|黃培理 攝影|陳錦亮 謝政峰 吳佳明 陳佑睿 覃國昌 攝影助理|陳雅音 阮奕豪 林佳憲 鐘協晉 莊家豪 陸定成 洪煒翔 陳凱權 張蓁禎 杜漢承 燈光|梁駿宏 王漢章 林世浩 王燕杰 劉嘉欣 陳佳宏 張先覺 陳國安 燈光助理|陳伯彥 成音| 陳宗輝 黃僑強 熊宏榮 楊家銘 腳本|徐蘊康 剪輯|吳佳明 演員|潘煒中 (飾 黃土水) 吳博靖 (飾 陳植棋) 梳化|黃歆恩 於谷欽 電工|管光勇 執行製作|王寶茹 製作助理|廖姿婷 羅羽婷 呂馥安 郭哲佑 實習生|蘇紀如 陸辰宣  日文配音|福地祐介 (飾 黃土水) 齊藤啟介 (飾 顏水龍) 高木健太郎 (飾 鹽月桃甫) 日文字幕翻譯|詹慕如 英文字幕翻譯|白一葦 片頭題字|佳墨 片頭&片尾動畫|轉轉映画 片頭&片尾音樂|張衞帆 旁白|高劭宜 調光|楊怡群 後製|黃琪涵 音效|羅怡娟 圖片提供 顏娟英 鹽月光夫 王淑津 呂采芷 郭江宋 呂玟 李宗哲 顏千峰 劉耿一 劉俊禎 郭為美 洪鈞雄 陳子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高雄市立美術館 感謝 研究團隊|顏娟英 蔡家丘 邱函妮 黃琪惠 楊淳嫻 張閔俞 策展團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林曼麗 劉建國 王若璇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張純明 李莎莉 洪 侃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賴永興 王國憲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立美術館 翔輝運通有限公司 臺北市中山堂 高雄市立美術館 陳昭陽 陳子智 林宗興 劉呂傳玲

課本沒有寫的故事!一百年前的台灣藝術家,如何熱血開創新時代?《 台味七七 》EP 014|志祺七七

57809
2155
354
00:11:01
13.12.2020

《探尋未竟的山水》#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這次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大部分作品都是從日本和私人收藏借來的! 因此能看到這些展品的機會很珍貴,錯過的話下次見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機會難得,而且完、全、免、費! 目前展期只剩一個月,到 1 月 17 日,而且每個週末都有不同主題的活動, 很歡迎大家多來逛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那個年代的台灣。 想知道更多詳細訊息點這裡:🤍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 ✔︎ 追蹤志祺IG :🤍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1 100年前的臺灣,是什麼樣子? 02:49 一己之力開拓時代的人 04:27 逐漸萌芽的台灣意識 06:01 百花齊放的台式藝術家 07:24 新銳的台灣藝術家,甚至還有女孩子! 09:36 我們的觀點 10:31 提問 10:4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艾拉諾 |腳本:艾拉諾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圖錄,2020,台北:北師美術館 → 《臺灣美術全集 19‧黃土水》,1995,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大地,牧歌.黃土水》,李欽賢,台北:雄獅美術 →《風景心境 :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 (上、下)》, 顏娟英,2001,台北:雄獅美術 →台展資料庫:🤍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 延伸閱讀 】 【趣聞】1929年:一位被刊登在美國報紙的臺灣藝術家,竟然來自獵人頭的家族!?:🤍 推薦網站: 1、深度介紹台灣藝術史的網站:Bí-su̍t Taiwan美術台灣: 🤍 2、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計畫【名單之後】:介紹了許多被遺忘但曾經在台灣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 🤍 3、漫遊藝術史X中央藝研所:裡面針對「不朽的青春」有一系列的文章,不僅僅是探討藝術家的生平、年代,也分享了藝術史學者如何摸索,發現藝術品的來龍去脈。 🤍 4、公視《藝術很有事》臺灣美術史紀錄片- 《追尋不朽的青春》:🤍 《探尋未竟的山水》:🤍 5、《畫我台灣》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誕生篇

496
12
0
00:01:21
30.11.2020

《臺灣美術史辭典1.0》誕生篇 從1980年代起,臺灣陸續有西洋的、中國的美術辭典出版,以臺灣為主題的辭典,僅見 於歷史、文化、文學等領域。例如1982年,《西洋美術辭典》。 1984年,《體育大辭 典》。 1989年,《中國美術辭典》。 2004年,《臺灣歷史辭典》。2017年,線上版 《體育運動大辭典》。 2019年,《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 終於,2020年,一部以臺灣美術為主體的辭典:《臺灣美術史辭典1.0》誕生了 !

2017.12.26【新聞大解讀來】台灣美術史活化石 國寶藝術家"謝里法"專訪

2153
32
0
00:45:46
29.12.2017

專訪人物:謝里法 民視新聞節目Youtube:🤍 民視新聞FB:🤍 民視新聞官網:🤍 四季線上影視:🤍 YouTube直播頻道:🤍

廖仁義主講「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字幕版)

595
23
2
01:56:23
08.05.2023

00:00 陳儀深館長開場 06:30 演講開始 22:03 何謂國史? 28:33 國史研究作為臺灣美術史研究的依據 41:41 何謂臺灣美術史? 1:19:51 臺灣美術史研究必須建立專業觀念與方法 1:52:58 結語 專題名稱: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主講人:廖仁義(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時間:2023年4月20日(四)14:00~16:00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史書原本就有藝文志,過去臺灣的歷史文獻編撰也有藝術篇,而藝術篇之中又有美術篇、音樂篇、舞蹈篇、戲劇篇等專業項目,因此,國史應該包含美術史,臺灣的國史應該包含臺灣美術史,而臺灣美術史也應該以臺灣的國史為其歷史敘事的依據;換言之,美術史固然是以藝術家與藝術作品做為核心知識,但它的歷史敘事仍必須以史料與史實做為基礎依據。 臺灣美術史的時間跨度久遠,可以上溯到史前時期,下達我們眼前的時期。以遺址、文物、藝術作品與藝術文獻做為依據,臺灣美術史至少可以區分出七個時期:(一)史前時期(從舊石器時代到歷史時期),(二)南島語族藝術(五千年前至今),(三)荷蘭西班牙佔領時期(1624-1663),(四)鄭氏王朝時期(1664-1683),(五)清領時期(1684-1895),(六)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七)中華民國時期(1945年至今)。這個漫長的臺灣美術史都應該被視為國史的一個重要脈絡,或者,它就是國史的美術篇。 2017年文化部開始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過去多年的時間已經強化典藏觀念、制度、設備與技術,已有明顯可見的成績。但是,目前的工作層次往往只是停留於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整理與詮釋,但是仍然欠缺專業歷史敘事的觀念、原則、方法與撰寫規則,當然也就欠缺將臺灣美術史視為國史的認知具體作為。 這次得有機會受邀到國史館發表淺見,一則將要說明政權更迭與臺灣美術史的潮流演變,二則將要說明政權更迭與臺灣美術史的歷史敘事。 活動報導: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詩比歷史更真實。」相較於歷史求諸真相,藝術可以不受史實和史料所侷限,能盡情揮灑、建構豐富層次敘事。雖然如此,當我們探究藝術家創作動機、敘事手法或核心理念時,仍然需要充分的歷史知識和史學方法作為依據。 【藝術之於歷史】 美術史固然以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為核心知識,但它的歷史敘事仍須以史料、史實作為基礎。對此,我們可以從不同面向觀察: 1. 藝術與史書:古今官編史書中「藝文」常是重要篇章。即便到了戰後,《重修臺灣省通志.藝文志》也載錄臺灣美術、音樂、工藝、建築等特色與發展。 2. 藝術與時代生產:藝術起源自人類開始從事「造型」活動,不同時期誕生的媒材常成為創作要源。所以不只裝飾品,早期以實用為目的的器皿、建築、石刻、木雕、編織等皆具藝術內涵。我們熟悉的水彩顏料則是工業革命後才普遍被生產。水彩顏料使畫家得以從畫室走至戶外寫生、捕捉光源和色彩。 3. 藝術與館所:過去因為沒有美術館建置,所以藝文展覽多尋覓他處展示,例如日治時期第一屆臺展在臺北樺山小學校(今內政部警政署)舉行。戰後美術場館像是國立歷史博物館要等到1957年(後來新設國家畫廊),故宮博物院則要等到1965年。 4. 藝術與獎助制度:1927年舉辦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臺展),1938年改名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府展)。戰後則有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省展),今日有全國美展。不論何者,皆造就許多本土優秀的藝術家。 5. 藝術與贊助資源:有些藝術家在政府或企業家的支持下得以藝術為專職生活,最著名的例子像是黃土水。 6. 藝術與產業:戰後藝術產業逐步成長。早期臺灣有許多裱框業者與藝術家頻繁交流,開始著手於畫廊經營。隨著畫廊的增加才有畫廊博覽會、畫廊協會等出現。 另外,藝術與宗教信仰、學校教育、畫會團體等都有關聯,創作背後莫不牽涉人、事、時、地、物發展。只是當今許多藝術史工作者過於注重作品的藝術價值,反倒忽略歷史考證的重要性。 【臺灣的美術史】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接受過不同政權統治,擁有多元的文化內涵。講者認為在探究美術史時,應該要從早期人類發展看起。也就是說,所謂的「臺灣美術史」乃這個島嶼從史前人類以來,歷經不同時期的社會條件產生出來的美術活動與作品的紀錄與書寫。 講者以遺址、文物、藝術作品與文獻為根據,將臺灣美術史劃分為七個不同階段: 1. 史前時期(舊石器時代到歷史時期):早期人類已利用骨頭、石頭、泥土或金屬製造生活器物或裝飾品。 2. 南島語族藝術(5000年前至今):原住民族自古以來一直作為核心、藝術養分存在於社會中。至今其仍然擁有自己的藝術創作脈絡── 或維繫傳統部落藝術型態,或受現代國家與社會影響進入城市與工業環境,發揮獨有的造型與思維持續創作。 3. 荷蘭西班牙時期(1624-1663):在臺南、淡水、基隆等地都存有荷蘭、西班牙的建築遺址。在遺跡或墓葬中也可以發掘一些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宗教文物。 4. 鄭氏王朝時期(1664-1683):陳永華倡議興建孔廟、舉辦科舉,著重於文房四寶的運用。筆所書寫的線條會轉化、堆砌成文字或水墨畫,並從風格反映出作者的真實性格。 5. 清領時期(1684-1895):中原觀點上臺灣書畫常被視為閩浙末流。事實上卻忽略閩浙書畫的俗民性格與臺灣創作的本土特色。舉林朝英為例,受環境影響,其書寫的鵝毛體、竹葉體獨具一格。另外在板橋林家花園亦有留存呂世宜、周凱等大家的作品。 6. 日本時期(1895-1945):日本將近代美術觀念與水彩、油畫、膠彩、現代雕塑、攝影等傳入臺灣,致力推動學校教育和展覽制度。例如受石川欽一郎指導的藍蔭鼎、李澤藩等多擅長於水彩畫作。林玉山、郭雪湖都擅長設色工筆。黃土水赴日後接觸北村西望、朝倉文夫,習得近代雕刻技法並加以發揚。 7. 中華民國時期(1945年至今):1945年、1949年隨政府遷臺的藝術家,與在地的藝術家或進入學校教書,或開班授徒,共同致力培養人才。除傳統水墨畫日漸興盛外,隨著工法精進、科技知識相佐,讓作品內容有更多可能性。 【臺灣美術史研究必須建立專業觀念與方法】 2017年,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強化典藏設備、制度、技術與觀念。目前工作層次停留於藝術家與藝術作品的整理與詮釋,仍欠缺專業歷史敘事的觀念、原則、方法與撰寫規則。 為此若要進行藝術史研究,首先,藝術作品的時間定位須符合當時所處的時期或政權。第二,必須依照創作背景來理解、詮釋作品及背後的時代、政治或文化符號。例如陳澄波、李石樵在日治後期、戰後初期內容呈現不同特色。葉火城〈朝〉、李梅樹〈愛孫〉透過畫中的玩具傳達時代氛圍等。第三,藝術作品含有多層次敘事,所以不能只做單一詮釋。 最後講者強調,一方面,正確的歷史是我們理解、詮釋藝術脈絡的根據,另一方面,藝術家創作也會豐富歷史敘事。換言之,對於臺灣美術發展而言,國史不但是臺灣美術史研究的依據,臺灣美術史亦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國立歷史博物館|勇敢的第一部!|《臺灣美術史辭典1.0》

545
23
0
00:04:01
18.12.2020

【非池中藝術網】 🤍 【非池中facebook】🤍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2月出版《臺灣美術史辭典 1.0》,出版計畫由史博館館長廖新田總策畫及參與撰寫,並邀請美術史學者李欽賢、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教授盛鎧、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黃冬富、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賴明珠教授擔任主要撰者。 本辭書為對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及「建置藝術檔案中心」、「國家記憶庫建構」等政策方向之實踐,也象徵臺灣藝術史知識將走向更為體系化,超越編年與檔案收集的工作,而是史觀、美感與藝術主體性三合一的理念實踐。 我們期待未來有 2.0 或 3.0 等進化版本,開啟一個全新的奠基與累積過程,使「臺灣藝術史」著述更加體系化! ©帝圖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ART EMPEROR ALL RIGHTS RESERVED。

【向臺灣美術致敬,重見臺灣美術史】 #雄獅美術 五十週年記錄片

3294
152
1
01:29:57
12.06.2021

2021年適逢雄獅美術成立五十週年,我們以【向臺灣美術致敬,重見臺灣美術史】為題,更新了 #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二號出口 的裝置。內容包括了發行人李賢文先生為16位前輩美術家的造像創作,以及雄獅經典五十本書的選介等,歡迎大家路過駐足欣賞。 ※※※※※※※※※※※※※※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先生 談為12位前輩美術家的造像創作 00:01:00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1 劉其偉 00:02:55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2 席德進 00:05:15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3 陳澄波 00:09:00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4 顏水龍 00:11:35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5 洪通 00:14:20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6 陳夏雨 00:17:12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7 洪瑞麟 00:19:42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8 立石鐵臣 00:23:00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09 楊三郎 00:25:50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10 林之助 00:28:06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11 陳雲程 00:31:35 談創作前輩美術家的造像—12 余承堯 ※※※※※※※※※※※※※※ 一本一本的書 雄獅50精彩再現 00:34:40 雄獅美術總編輯 李柏黎 00:35:30 允晨文化總編輯廖志峰 00:36:28 阿橋社發行人陳柏谷 =臺灣美術系列= 00:38:45 中研院史語所顏娟英老師談《風景心境》等書 00:44:25 阿橋社發行人陳柏谷談《美的顯影》 00:44:25 阿橋社發行人陳柏谷談《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 =中西美術系列= 00:50:22 前故宮副院長何傳馨老師談《西洋美術辭典》 00:50:22 前故宮副院長何傳馨老師談《中國古代繪畫名品》 00:54:42 前故宮副院長何傳馨老師談《大觀──一生難遇的看》 00:57:58 允晨文化總編輯廖志峰談《羅丹日記擇抄》 01:00:16 阿橋社發行人陳柏谷談《並非衰落的百年》 01:04:28 雄獅美術主編黃長春談《中國美術史稿》、《藝術欣賞與人生》 01:05:45 雄獅美術主編黃長春談【李霖燦導讀故宮名畫精粹】系列三書: 《神遊—山水篇》、《獨秀—名畫篇》、《三絕—詩書畫篇》 01:09:45 雄獅美術主編黃長春談【故宮法書導讀】系列: 《絕色—晉唐篇》、《醉白—宋代篇》、《天地—元明清近代篇》 =設計類= 01:11:40 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談《原研哉的設計》 01:14:22 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談《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 01:18:20 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談《SUBTLE—纖細的,微小的》 01:21:18 雄獅美術總編輯李柏黎談《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 01:25:00 雄獅星空負責人李柏宏談《蟲子書》 01:29:00 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二號裝置【向臺灣美術致敬,重見臺灣美術史】

勇敢第一部! 台灣美術史辭典問世|華視新聞 20201210

525
6
0
00:01:22
10.12.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台灣美術史辭典1.0》,內容記錄收錄台灣從明清時期到2019年重要美術歷史,總共收錄了200則辭目。這是台灣第一本美術史辭典,更是台灣美術邁上國際的第一步。 🤍 👍訂閱支持 #華視新聞 📲好聞不錯過 免費下載華視APP👉 🤍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總審訂者篇

229
8
0
00:01:59
03.12.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美術史辭典1.0》的出版,是第一本專注於臺灣美術史的辭書,以簡明易讀為原則,提供廣大民眾作為入門臺灣美術之基礎,藉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激發國人對本土美術發展歷史更有感,凝聚文化認同。

重建台灣藝術史,台灣美術再發現[ 流散的台灣美術 ] 20210409 台灣記事簿 第91集

3348
54
0
00:16:34
09.04.2021

今年一場「不朽的青春」藝術展,展出74件日本時期台籍及日本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更有不少是台灣藝術史上,以為已經消失的作品。並開始正視台灣美術史上的作品該如何典藏? 台灣記事簿 公視台語台14頻道 首播:週五 21:00 重播:週六、隔週一 08:00 #不朽的青春 #台灣美術 #藝術 #少女胸像 #黃土水 #石川欽一郎 #陳澄波 #李澤藩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館長篇

349
8
0
00:02:11
30.11.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美術史辭典1.0》的出版,是第一本專注於臺灣美術史的辭書,以簡明易讀為原則,提供廣大民眾作為入門臺灣美術之基礎,藉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激發國人對本土美術發展歷史更有感,凝聚文化認同。

V-Touch波瀾壯闊的台灣藝術史|陳植棋

1259
35
0
00:00:54
18.09.2020

「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遠的。」—— #陳植棋 台灣第一代藝術家陳植棋,許多人對他的印象僅停留在早逝,但其實在短短26年的人生中,讓他去日本留學的關鍵是「#遠足事件」,究竟這個遠足事件的過程是什麼? V-Touch藝術史系列介紹: V-Touch除了展覽、人物、訪談影音單元以外,在波瀾壯闊的 #台灣藝術史 系列中,將用一分鐘講述一件藝術家的 #關鍵人生故事,講述你不知道的藝術家背景,透過影音動畫為媒介,帶領讀者更靠近台灣藝術史。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辭目篇

374
5
0
00:01:44
02.12.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美術史辭典1.0》的出版,是第一本專注於臺灣美術史的辭書,以簡明易讀為原則,提供廣大民眾作為入門臺灣美術之基礎,藉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激發國人對本土美術發展歷史更有感,凝聚文化認同。

【蒋勋·西洋美术史01-1】#西洋美术史的范围在哪里?#希腊艺术

41486
539
86
01:01:11
26.11.2022

艺术史在漫长的时期当中,他形成了一个甚至超越政治的改朝换代的这个情况, 构成的一个延续的力量,这个时候才构成艺术史。 为什么拉斯科会在艺术史里面提到,可他其实不构成“史”的真正必备条件?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发展,我们看到两万年前在那个岩洞画画的人,后来这个东西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构成了什么样的延续?看不到了。 用黑格尔的观念来讲,美术史能够延续这么漫长,像一个大树一样根深叶茂,其实非常不容易。这个时候我们反而会想到,刚刚讲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的确是两支。 ——蒋勋 00:00 《西洋美术史》教材参考 04:51 什么叫做“西洋”? 10:03 西洋美术史的范围在哪里? 19:21 为什么从希腊开始? 27:03 完美的希腊和现实的罗马 30:37 西洋美术史的断代 35:04 如何看待西洋美术史? 40:34 回到原点去感受 45:58 《荷马史诗》 53:04 希腊艺术的发展 所用到的视频纪录片教材是PDS拍的《Art of the Western World》 tag: #蒋勋 #美术 #美术史 #西洋美术 #西洋美术史 #希腊

書寫臺灣藝術史精華影片

547
8
1
00:12:27
17.12.2020

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始計畫,辦理「臺灣藝術史的書寫」系列演講。兩日系列演講,濃縮為十二分鐘的香醇,品嘗臺灣藝術、回味臺灣藝術,來點,臺灣藝術史的後勁與雋永。

私人美術館如何存續|EP.83 傳家寶的未知路之二 李澤藩美術館x陳進美術館|藝術很有事

8101
184
7
00:27:51
29.07.2022

#李澤藩美術館 #陳進美術館 #台灣美術史 #私人美術館 1907年,新竹有兩位畫家出生。一位是擅長以水彩描繪地方風景的李澤藩,另一位是擅長以膠彩呈現時代人物的陳進。兩位終身都努力不輟地創作,而他們的後輩也為了父母親,成立了私人美術館。 李澤藩美術館在1994年成立,位於新竹老家改建的大樓。畫家過世後,妻子蔡配召集兒女共同成立,並任命么女李季眉為首任館長。李季眉在學界任教並兼行政職,同時還經營美術館27年,每年都規劃不同主題的畫展及邀展。邁入第28年之際,李季眉交棒給第三代,李澤藩的孫子、李季眉的姪子李以仁,期待年輕人能以更有活力的思維開創美術館的未來。 陳進美術館位於台北市的精華地段,原本在美國定居的獨子蕭成家,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返台後於2006年成立了陳進美術館,採預約制。蕭成家每週至少到美術館兩次,整理環境和除濕,也著手將陳進的未發表的畫稿整理成冊。蕭成家的下一代都在美國定居,對於美術館的未來,他不敢想像,只能盡力做好眼前的事情。 畫家子孫只希望先人的作品能被大眾看到,但龐大的修復費用、經營人手不足等問題,卻是後代最沉重的負擔。

搶先看|EP.71 探尋未竟的山水—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二|藝術很有事

1517
20
0
00:00:30
08.11.2020

#發現臺灣山水​ #臺灣美術史考掘行動​ ​ 呂鐵州《鹿圖》1933​ 鹽月桃甫《萌芽》1927​ 劉啟祥《有樹幹的景物》1930​ 呂基正《淡水風景》1950-52​ 山崎省三《戎克船之朝》 1933​ 顏水龍《港風影》1932​ …………………………………..​ ​ ​ 📺【#探尋未竟的山水】播出時間​ 網路首播 11/13 週五 20:00​ 公視主頻 11/14 週六 14:30​ 公視三台 11/15 週日 09:30​ ​ ​ ░預告 訪問來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顏娟英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黃琪惠​ ​ ​ ​ ░追蹤#藝術很有事░​ ➤Youtube 🤍 ➤Instagram 🤍 ➤Telegram 🤍 ➤官網 🤍

20230420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廖仁義主講「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530
13
1
02:01:11
20.04.2023

時間:2023年4月20日(四)14:00~16:00 主講人:廖仁義(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專題名稱:臺灣美術史是國史的重要脈絡 (檔案·歷史系列講座)

V-Touch藝術史|陳澄波

2631
35
1
00:01:34
02.03.2021

「為十二萬同胞死而無醜矣。」—— #陳澄波 關於 #二二八紀念日,在學生時期在歷史課本中,都讀過藝術家陳澄波受二二八事件牽連而罹難。然而,其實陳澄波受難原因一直家屬在戒嚴期間不能說的秘密,妻子張捷甚至在先生受難後,強忍悲痛拍下先生最後的身影,本次藝術史影片告訴你更多關於陳澄波受難的故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李孟學Li Meng-Hsueh、張玉音 Chang Yu-Yin 執行導演 Executive Direc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製片 Producer|蔡念栩 Tsai Nien-Hsu 腳本 Script|李孟學Li Meng-Hsueh 分鏡 Story Board|劉禮瑜 Liu Li-Yu 繪圖 Illustration|Nagee 美術設計 Art|陳美如 Chen Mei-Ju 動態設計 Motion Design|陳美如 Chen Mei-Ju 圖片提供 Photos|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 🔸延伸閱讀: 到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看更多關於藝術家的故事:🤍 🔻V-Touch藝術史系列介紹: V-Touch除了展覽、人物、訪談影音單元以外,在 #波瀾壯闊的台灣藝術史 系列中,將用一分鐘講述一件藝術家的關鍵人生故事,講述你不知道的藝術家背景,透過影音動畫為媒介,帶領讀者更靠近台灣藝術史。 🔸V-Touch藝術史|關於陳植棋,你不知道的遠足事件:🤍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台灣也有藝術史!我們的故事由我們自己寫下 feat. 蔡家丘、陳曼華、王聖閎|今天讀什麼

426
1
00:13:05
29.06.2022

近年跨出美術圈而造成話題的台灣美術究竟要怎麼看?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今天邀請三位研究台灣藝術的老師,跟我們分享研究台灣藝術的初衷與心得,以及台灣美術在《漫遊藝術史》中的意涵 2016年9月,漫遊藝術史網站成立,開始於部落格與社群媒體上分享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非典型的知識分享被許多網路媒體轉載分享 近年來,台灣藝術相關主題文章人氣上漲,原來是因為…… ☞《漫遊按讚藝術史》 🤍 ☞《漫遊怪奇藝術史》 🤍 迷誠品網站【影音專區】➔ 🤍 ※以上內容為個人心得分享,不代表本頻道立場※ =============================== ►立即訂閱【迷誠品YouTube】 ►開啟小鈴鐺通知搶先看,即時獲取靈感💡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 迷誠品網站- 🤍 ☞ 迷誠品 Podcast- 🤍 ☞ 🤍eslite_global IG - 🤍 ☞ 誠品人Facebook -🤍 ☞ 誠品書店Facebook 🤍 ☞ 誠品線上 🤍 ☞ 誠品人APP- http://203.70.195.201:81/Offline/Offline.html #藝術 #歷史 #原點出版 #今天讀什麼 #迷誠品 #誠品 #誠品書店 #誠品生活  #meeteslite #eslite #eslitebookstore #eslitespectrum

一窺臺灣美術史~海外存珍觀後感

26
0
0
00:02:11
10.06.2021

國立台灣美術館 海外存珍觀後感 順天美術館

搶先看|EP.70 追尋不朽的青春 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一|藝術很有事

1083
21
0
00:00:31
31.10.2020

#少女引領進百年美術史長河 #追尋藝術_青春無悔 百年前,黃土水創作的《少女》胸像終於面世, 但除了少女,在美術史的長河裡, 還有非常多作品應該被認識和書寫。 下周,讓我們跟隨研究策展團隊的腳步, 一同考掘臺灣的現代美術史, 進入藝術家們青春無悔的世界~ 📺《#追尋不朽的青春》播出時間 網路首播 11/4 週三 20:00 公視主頻 11/7 週六 14:30 公視三台 11/8 週日 19:30 ░ 預告 訪問來源 ░ -「不朽的青春」展覽總策劃 林曼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兼任研究員 顏娟英 ░ 追蹤我們 ░ ➤FB 🤍 ➤Instagram 🤍 ➤Telegram 🤍 ➤官網 🤍

師大美術館《啟蒙》展 建構台灣美術史

99
0
0
00:03:06
10.05.2021

2022年台師大將迎接百年校慶,師大美術館以《啟蒙》為主題,展出自1922到1955年間,台北高校和省立師院時期,19位前輩藝術家的史料、教具畫稿與藝術作品,展現充沛的創作能量,以及台灣美術教育的啟蒙。 【藝點新聞A I. NEWS 突破200萬曝光量!】 美學經濟的整合平台,串連全媒體通路播送! - 除了新聞,還有週報 收看完整【藝點週報】電視收看 頻道號碼 |CLASSICA古典音樂台| 凱擘大寬頻229. 中華電信MOD 157. 台灣大寬頻 229. 四季線上 82. |AMC最愛電影台| 凱擘大寬頻 234.中華電信MOD 619. 台灣大寬頻 234. Home+中嘉215. 四季線上 153. |韓國娛樂台| 凱擘大寬頻 215. 中華電信MOD 377. 台灣大寬頻 215. TBC 217. 四季線上 78. |智林體育台| 中華電信MOD 215. 世新有線 184. |靖天資訊台| Home+ 81. 群健北視南桃園信和吉元 81. 中華電信MOD 302 |全國數位有線電視 | 003. - 追蹤我們: 📺YouTube:🤍 👥Facebook:🤍 📰 Medium: 🤍

西方藝術史的格局 第一期

17830
385
15
01:45:49
16.09.2021

主講人:王瑞芸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了解藝術史是懂得和欣賞藝術的有效途徑。本系列講座將給大家呈現西方藝術的基本格局,獲取藝術史發展的框架。看清了框架,等於在欣賞藝術時,手上獲得了一張地圖,上面標註了值得欣賞的景點,以及其中重要景點背後的故事,從而提供了如何欣賞這些歐洲藝術品的角度。系列講座分上下兩講,第一講談西方寫實藝術發展中各個節點的來龍去脈,第二講介紹西方非寫實的現代藝術,以及越出了繪畫和雕塑形式的當代藝術。

「日治時期台灣鐵道美術史」活動紀錄片─凌宗魁老師〈日本時代台灣火車站〉

5290
155
2
00:06:54
24.01.2021

【#學會動態 #專案計畫:「日治時期台灣鐵道美術史」活動紀錄片】 本會承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動鐵道學術暨文化活動」計畫補助,以「日治時期台灣鐵道美術調查研究計」為題,於2020年10月31日舉辦「日治時期台灣鐵道美術史」講座,邀請台灣美術史研究學者李欽賢、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凌宗魁擔任講師,陳曼華秘書長擔任主持人,探討鐵道在當時美術發展中的特殊位置與意義,加深群眾對於鐵道文化的認識。 本紀錄片,李欽賢老師以「鐵道黎明畫家在哪裡」為題,探討鐵道圖像與日治時期美術發展的關係。講座內容搭配數張國內外描繪鐵道元素畫作,講述火車、站體等對於美術的影響,以及這些景觀如何吸引藝術家選擇場所入畫,為該地區的產業留下深刻的紀錄。凌宗魁老師以「日本時代台灣火車站建築」為題,探討日治時期車站建築主體與裝飾特色,以在農復會檔案取得的珍貴老照片,引導學員如何欣賞建築並了解其風格,以及車站空間對於城市與人之間的關聯。 最終,將學術知識分享給更多人,隨著當今社會大眾閱讀與視聽習慣的改變,特別請拍攝團隊將講座內容剪輯為影片,完成後放置於網路平台,期待讓更多觀眾可以能重新認識、再深入了解鐵道文化的歷史,透過試著呈現日治時期台灣車站的沿革,以及生活形貌與人文內涵,使鐵道美術的文化記憶讓更多的藝文朋友共享! 主辦單位: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 補助單位: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合作單位: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特別感謝:台北市立美術館、陳波澄文教基金會 諮詢顧問:黃冬富、廖新田、陳曼華 策畫團隊:白適銘、楊杰儒、戴震東、張育華 輔助團隊:高甄斈、鄧瑜筑、賴冠宇、謝孟謙 視覺設計:李侑儒 攝影團隊:陳韋達、劉儼萱 圖像出處:凌宗魁老師簡報(非經本會允許,請勿使用) #國家鐵道博物館 #鐵道美術 #鐵道文化 #講座紀錄

【艾秧樂集】2018年-順益博物館- 「臺灣美術史櫥窗」開幕演出-叮嚀

39
0
0
00:02:20
24.03.2019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 站在祖靈的土地上,吟唱古謠追尋生命曲調,用歌聲尋找回家的路。 Standing on the lands of ancestors' spirits , we sing the ancient ballads in search for the tune of life. 聲音有密碼,循著祖先的歌聲就會載到回家的路。 There are passwords within the voices of the ancestors, on which one may find the way to home. 人人都是文化傳承者 烏瑪芙 巴剌拉芾 (Umav Balalavi)

臺灣美術史 林玉山 獻馬圖 互動科技在美術館的應用

43
0
0
00:01:36
04.07.2021

互動科技在美術館的應用 高美館看展紀錄! spark ar object tracker 可以試試類似的功能!

台灣藝象 知名畫家陳文石淺談台灣美術史

259
2
0
00:22:46
12.06.2019

美洲台灣日報製作,「台灣-藝象」系列講座三,邀請台美藝術協會創辦人之一, 前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董事長暨美洲台灣日報之友會會長暨知名藝術家陳文石, 在洛僑中心主講「早期台灣新美術發展史2」的演講, 對全塲座無虛席愛好藝術的聽眾, 幽默風趣穿插當年時事評析,另類分享台灣藝術之美, 從日治時代到白色恐怖時代, 許多藝術家的風骨令人敬佩。介紹多位畫家小故事, 像是黃土水、陳澄波、石川欽一郎、廖繼春、藍蔭鼎、洪瑞麟等大師級人物。 20世紀台灣美術的發展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日治時期的美術教育的引入。第二、一九四五年以後受歐美現代藝術影響時期就是所謂的現代繪畫。第三是解嚴後的新美術或稱當代美術。

【艾秧樂集】2018年-順益博物館- 「臺灣美術史櫥窗」開幕演出-原住民組曲

68
2
0
00:02:48
24.03.2019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Shung Ye Museum of Formosan Aborigines) = 站在祖靈的土地上,吟唱古謠追尋生命曲調,用歌聲尋找回家的路。 Standing on the lands of ancestors' spirits , we sing the ancient ballads in search for the tune of life. 聲音有密碼,循著祖先的歌聲就會載到回家的路。 There are passwords within the voices of the ancestors, on which one may find the way to home. 人人都是文化傳承者 烏瑪芙 巴剌拉芾 (Umav Balalavi)

【蒋勋·西洋美术史22-1】#两个不同的路线,抽象主义和超现实#超现实主义

4886
46
7
00:57:29
24.06.2023

西方的美术史在20世纪发展出两个不同的路线,一个是关心视觉看到的形象的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关心艺术跟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就是超现实主义比较关心人生,抽象主义比较关心造型。 ——蒋勋 00:00 回顾抽象主义 08:50 弗洛伊德和超现实主义——达利 14:40 对立的两方,社会生活和心灵问题 23:06 超现实主义——米罗 26:16 超现实主义的被迫害 29:09 录影带+老师讲解 47:39 录影带讲解有部分重复,重复大概到47:39 所用到的视频纪录片教材是PDS拍的《Art of the Western World》 tag: #蒋勋 #美术 #美术史 #西洋美术 #超现实主义 #达利

小引子的台灣美術史故事

147
2
0
00:05:48
27.08.2023

由第二屆國美館引子計畫的學員們,通過圖像聯想以及達達主義式的集體自由寫作方式,共同創作而成。

台灣美術史中的楊英風

1795
24
1
02:02:56
09.05.2017

演講主題:台灣美術史中的楊英風 演講日期:2011年12月28日 演講講者:蕭瓊瑞教授 (成大歷史系教授、台灣美術史學者) 授權條款:Creative Commons BY-NC-SA 3.0 更多課程歡迎瀏覽交大開放式課程網站:🤍

【台語新聞】勇敢第一部! 台灣美術史辭典問世|華視台語新聞 2020.12.10

21
0
0
00:01:28
10.12.2020

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台灣美術史辭典1.0》,內容記錄收錄台灣從明清時期到2019年重要美術歷史,總共收錄了200則辭目。這是台灣第一本美術史辭典,更是台灣美術邁上國際的第一步。 【新聞連結】🤍 【華視Line好友】🤍 【華視潮台粉絲團】🤍

西方藝術史概覽 |【10分鐘了解西方藝術史】| 從中世紀到今天西方藝術都有那些歷史節點?

51652
1144
67
00:13:14
19.05.2020

今天的視頻是一期科普視頻,我會盡量清晰的把西方藝術史整理清楚,讓大家在10分鐘的時間里就可以對西方藝術史有一個簡明的理解,視頻會從中世紀的歐洲一直到今天的當代藝術,以時間線為參考,逐個分析藝術派別。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野獸派視頻:🤍 抽象派視頻:🤍

Назад
Что ищут прямо сейчас на
臺灣美術史 enzoknol 三民 CNR Records 乗馬 莎拉 xiaomi mi 5x imei null 習近平考察三角山哨所 习近平考察三角山哨所 三角山哨所 呼倫貝爾草原 内蒙古阿尔山 强军兴军 世界一流军队 轉工 데스티니2 한글 呼伦贝尔草原 內蒙古阿爾山 巡逻执勤 边境线